中学时千呼万唤的运动会 上大学后漠不关心?

日期:11-09 来源:未知

 如果说有什么事物在中小学与大学阶段受到的欢迎程度差异很大,运动会一定是其中之一。近日,随着各大高校相继举办秋季运动会,不难发现,被中小学生千呼万唤的运动会,到了大学却很容易成为小部分体育爱好者的“自娱自乐”,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学校还有运动会或者其他体育比赛。如何让热爱运动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,成为不少高校面临的课题。

 
  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“文明其精神、野蛮其体魄”,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,也是在学业上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的方式。对于高校而言,体育亦是释放校园活力、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举措。然而,曾有调查显示,八成大学生每周运动时间不到5小时、七成不足3小时。这提醒高校以更加丰富多元的方式营造校园体育氛围,推广体育运动,而不仅是依托于传统的运动会体系。
 
  大学运动会主要分为两类,一种类似于中小学的田径运动会,另一种则是以院系为单位的篮球、乒乓球等项目的院系杯。无论哪一种,都因较高的专业门槛、较强的竞技性、鲜明的成绩导向,而不利于“出圈破壁”。对此,有的高校尝试丰富赛事形式,比如在田径运动会中增加“两人三足”等娱乐项目,或者在篮球赛休息期间进行定点投篮活动,并为参与者发送小礼品。有的高校则尝试为运动会注入更多流行因子,比如强化入场式的参与度,将运动会打造成人人参与的集体活动。
 
  当然,想要真正让运动会激发大学生的运动热情,就不能只进行内涵的挖掘,也要进行外延的拓展,形成更多维的赛会体系,为“全校健身”添砖加瓦。我们看到,有的高校把运动会办成体育节、体育周,甚至邀请奥运冠军、世界冠军参加;还有大学举办运动嘉年华、趣味运动会,通过龙舟、格斗、瑜伽、趣味夜跑等活动吸引更多同学参与;有的高校还进行“别样竞技”,比如夜跑大赛,不记跑的速度,只记打卡次数,即使运动基础较差的同学,只要每天坚持,依然能够“金榜提名”。
 
  有很多网友表示,小时候运动会让我们血脉偾张,很重要的原因是每个班级是一个集体,无论参赛者还是助威者都是为班级奋斗、为班级呐喊,但到了大学后这种情感淡了很多。这启示我们,只有锚住学生的心理支点,才能发挥出运动会这根杠杆的撬动作用,形成广泛的辐射力与号召力。
 
  说到底,想要真正营造让大学生爱上运动的校园氛围,还需要校园文化层面的基础建设。这离不开高水平竞赛的示范与带动,但更重要的是功在平时的努力,让运动融入校园气质,让体育文化成为校园文化谱系中的一部分,让运动热潮在校园内涌动不息。这是大学、青春该有的样子,也是全民健身、健康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

上一篇:密室逃脱、剧本杀亟须告别野蛮生长
下一篇:女博士回家乡阳澄湖养螃蟹 期待未来当好新型职业农民

联系我们:中侦之窗
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、由企业负责,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,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。